苏富比(Sotheby’s)日内瓦,5月13日即将上线一件重磅拍品:一颗重达10.03克拉的枕形改良明亮式切割蓝钻「The Mediterranean Blue」,估价高达1800万瑞士法郎(约2000万美元、1.45亿人民币)。

这颗蓝钻于2023年开采自著名的南非Cullinan矿,切割前的原石重31.94克拉。为了在获得完美净度和切割比例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重,该蓝钻原石从分析到切割完成,总计耗时超1年半,但最终损耗率也高达68.6%。
经GIA鉴定,该蓝钻色级为Fancy Vivid Blue(艳彩蓝)、净度为VS2级,Type IIb 型。因其拥有如海水般的蔚蓝色调,因此被命名为“地中海蓝”。
据研究,只有0.3%的钻石呈现出以蓝色为主的颜色。而其中又仅有极小的一部分能达到纯正艳彩级(Fancy Vivid Blue)。在一项包含超过462颗蓝钻的研究中,GIA仅将1%的钻石评为“艳彩蓝”。
蓝钻的色调范围很广,但饱和度的范围相对较小(够杂不够浓)。由于蓝钻的等级界限比其他彩色钻石更加微妙,因此需要长期的经验来面对蓝钻分级的挑战。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色调上的差异很容易被误解为饱和度的差异。

19世纪60年代开始,南非成为了主要的钻石产地,除了大尺寸且美丽的无色钻石,偶尔也出产稀有的彩色钻石。南非已知的蓝钻矿包括Jagersfontein和Koffiefontein,这两个矿都位于金伯利附近。
在Barkly West附近的Bellsbank矿和Swartsruggens的Helam矿也发现了较小规模的来源。历史上,中非一直是一个蓝钻来源,特别是刚果和安哥拉。几内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也出产蓝钻。在非洲之外,婆罗洲也发现了蓝钻。

「The Mediterranean Blue」属于IIb型钻石,这意味着她的化学成分中存在少量微量元素硼,而硼又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钻石的蓝色外观,这也与钻石形成过程中暴露在高压下有关。IIb型钻石的一个不寻常的特性是它们的高导电性。
地质学家有可能根据被困在生长中的晶体中的微量放射性矿物包裹体来确定钻石原晶形成的年代。现在我们知道,钻石的形成始于35亿年前,形成的晶体在地球深处存留了数百万年,直到最近的地质时代才出现在地球表面附近。
大多数蓝钻含有硼和很少(或不含)的氮元素,她们显示了不规则的晶格,有时会出现大尺寸。这些特征表明,与大多数无色钻石相比,蓝钻是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蓝钻也可能含有矿物包裹体,这使地质学家能够推断出钻石形成时的深度和宿主岩石信息。这些包裹体中的矿物质只有在高压环境下,在地幔的极深处才能发现。
因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蓝钻石形成于地幔深处400至600公里处。相比之下,大多数近无色的钻石是在地球表面以下150至200公里的地方形成的,因此,蓝钻石比绝大多数其他钻石在地幔更深处形成。


评论
发表评论